三组关键词,读懂“小米革命”|硬核六千字

小微 发布于 2024年05月09日 阅读(59899)

今天,小米SU7已经成为全民话题,有4个话题,关注度最高、讨论最多、争议也最大:

三组关键词,读懂“小米革命”|硬核六千字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第一,关于小米SU7的价格、外型和配置的分析比较,以及各路汽车博主、数码博主的测评。

第二,关于小米SU7和友商竞品的各种测试对比,并小米SU7对市场的巨大影响。

第三,就是小米SU7延伸出来的各种热搜话题,比如小米各大门店被围得水泄不通,比如“小米SU7的大定到底能不能退”“又比如小米SU7的销量到底保不保真”等等。

第四,就是讲述雷军本人的各种励志短视频。24小时大定88898台,这是小米官宣的成绩单,这是什么概念呢?要知道,2021年,特斯拉发布Model Y,上市10小时订单破10万台,当时纯电市场还在快速上升期,特斯拉大杀四方,独领风骚。

但今时不同往日,2024年,中国纯电市场的惨烈程度空前但不绝后,但是小米SU7依旧获得了24小时大定88898台的成绩,将其称之为中国汽车工业史上的奇迹也丝毫不为过。

“小米SU7 为何成功?”这似乎是一个很难有标准答案的问题。

如果仅仅站在产品定位、性价比和配置的角度,根本无法解释这样的大成功,换句话说,如果小米SU7是别的造车新势力发布的,想取得这样的成绩几乎不可能。


在我看来,小米汽车的最大意义不是给电动车市场带来了一个新爆款,而是能否给汽车市场带来一次全新的“小米革命”。为此,本文将用三组关键词对小米汽车的商业逻辑进行全面的剖析。

奇迹与平常

读懂小米汽车的第一组关键词是奇迹与平常。

小米是一家善于创造奇迹的公司,草创2年,发布初代产品1年后,销售额就高达100亿元。更令人惊叹的是,它只用了9年就进入世界500强。相比之下,阿里巴巴用了18年,腾讯用了19年,而则用了23年。

但是奇迹的背后是平常。如果你熟读历史,就会知道,无论一个人物在后世看来有多么神奇,那么当你进入他所处的历史背景时,就会发现他传奇般的经历在当时的人看来是很平常,乃至顺理成章的。

比如今天一般人提及爱因斯坦,会想到他是一个物理学天才,颠覆了物理学理论,但如果你去细看那段历史,就会发现,他能提出相对论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当时的物理学早已硕果累累,只不过被茂盛的枝叶挡住了,而爱因斯坦就是那个拿开枝叶摘下果子的人,以至于当时有人认为他欺世盗名,用取巧的方式把别人的成果表达出来。

没错,从手机到汽车,如果你对产业史有所了解的话,你就会觉得小米的出现,乃至它创造的奇迹是顺理成章的。

在小米之前,手机市场被山寨手机统治,它们能把成千上万的手机零部件根据不同的方式快速组装,然后用奇低无比的价格卖给消费者。

山寨机的性价比是很高的,创新能力是非常强的,比如,2005年左右,华强北的某些山寨机,可以把电视节目甚至你听到的任何音频,用定时的方式自动录制下来。没错,山寨机的功能是如此强大,以至于很多人禁不住想问:“正规厂商那么多现金储备,每天都在干什么?”


当2007年iphone手机发布后,如日中天的山寨机被迅速终结,因为智能手机几乎囊括了山寨机所有的功能,而且体验也更好。要知道,原来的山寨机各种悄悄扣费,软件预装不能卸载,开屏就弹广告,而智能手机则完全杜绝了这种现象。

那么山寨手机厂商怎么办?大部分山寨机厂商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其中嗅觉敏锐者迅速地进化,虽然它们本身具有山寨手机的基因,但它们快速地适应了产业趋势和技术趋势,于是乎,山寨色彩被迅速地褪去。

2010年成立的小米就是其中之一。没错,小米手机确实有山寨机的基因,但是当你看到它发布的产品时,完全看不出它的山寨性,但山寨手机的某些特点,比如说低价格,花哨到有点炫酷的功能,和许多优质的体验都保留在它的产品当中。也就是说,雷军精准地抓了这波产业节奏,随后用正规化、规模化、极致化的手段对山寨手机进行了一次升级,它不仅成功了,还引领了手机潮流。

所以你会发现小米草创之后,接下来就出现了大量的“手机新势力”,比如华为、vivo、OPPO、锤子手机,甚至还有阿里、百度、腾讯、360也开始下场造手机。可以说,小米开创了一个国产手机市场群雄争霸的年代。

如果说小米入局手机产业的时间点是山寨机和智能机范式转换的关键节点,那么小米入局汽车的时间点,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如今,智能手机我们已经看到了产品的最终形态,但说实话,智能产品的最终形态是什么,站在目前这个时间点,我们依旧看不清楚,但可以确定的是,如今智能电动车市场正在面临巨变。

之所以这么说,一方面是因为,当下纯电车型商业模式正在面临重大考验。

最近几年,大量商业模式不清晰,产品定义不合理的造车新势力,开始大规模出清,从爱驰、威马、高合、再到美国那些大大小小的造车新势力们。如今大部分造车新势力要么破产倒闭,要么挣扎在生死线边缘。

那么多年了,纯电车型成本高昂,而且基础设施不完善等痛点也未能被完全解决。这导致纯电巨头特斯拉在全球范围内销量大幅下滑,而中国造车新势力如主打换电的蔚来、主打智能驾驶的小鹏等都深陷亏损泥潭无法自拔。没错,纯电车型在全球范围内已经进入寒冬。

更为重要的是,号称能改变汽车产业的自动驾驶技术迟迟无法突破。经过几年的折腾,车企和智能驾驶供应商们用金钱和血泪告诉后来者,几乎所有的路都走不通,只剩下一条路:降低成本、让能落地的技术先上车。而这条路到底能不能走得通,眼下也没有结果。

总结来说,当下纯电车型的商业模式正在面临重大考验,纯电车型的市场份额被性价比更高的插混车型挤压,而早些年具有巨大想象空间的智驾收费已成水中镜花。

换句话说,纯电动车产品的终局形态仍未显现,乾坤未定,你怎么就敢说,当下还活着的造车新势力们不是汽车市场的“山寨机”?可参考:《自动驾驶的苦日子,换不来高端纯电的好日子》《卫星上天,特斯拉落地》

另一方面,中国纯电动产业链已经非常完善。从某种角度来讲,小米是必须感谢理想、蔚来、小鹏这些造车新势力,它们打通了纯电车型在个人消费市场的从0到1的跨越。特斯拉以及造车新势力的异军突起,不仅完善了整个电动车的产业链,还为小米试验了各种商业模式的可行性,比如理想汽车证明了强悍的产品定位是可以引爆汽车市场的,蔚来汽车证明了换电模式距离盈利还非常遥远、小鹏汽车证明了昂贵的智能驾驶不被主流市场所接受。

可参考:《从狂热到崩塌:市场向造车新势力发出“病危通知书”》

所以,观察小米汽车的重要视角,不能只盯着销售数据,更要看小米能否用全新的商业模式,全新的体验,引领电动车市场完成一次从“山寨机”到“智能机”的全面升级,换句话说,小米汽车的历史使命不是给电动车市场带来了一个新爆款,而是能否给汽车市场带来一次全新的“小米革命”。

海盗”与“海军

读懂小米汽车的第二组关键词是海盗与海军。

在商业史上,每当遭遇产业革命时,许多被革命的巨头们总有一个误解,他们认为自己只要稍稍转换一下战场,就能旗开得胜,但是只要抱有这种思维的企业无一例外,都失败了。

在智能手机市场,摩托罗拉、诺基亚、LG、索尼等我们耳熟能详的巨头,都尝试转型。但在智能手机领域成功的从来不是他们,而是诸如苹果、小米这样的“新势力”。

据说,乔布斯的办公室里长期挂着一面印着骷髅头的海盗旗。海盗的特点是什么?就是反应敏捷,唯快不破,只抓关键点,不及其余。而和海盗相对的概念是海军,海军好像很强大,但是它的决策速度、敏捷性和执行力远远不如海盗。


熟读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当年英国崛起的标志就是战胜了西班牙无敌舰队,而英国海军的战术就是海盗战术,利用靠灵活性和火炮来打击对手,而西班牙无敌舰队虽然规模庞大,但其战术非常原始和呆板,以至于西班牙无敌舰队的覆灭,并不是因为被英国海军硬碰硬地打沉了多少船,而是它遭到成群结队的海盗船攻击后,节奏大乱,指挥失误,以至于许多西班牙军舰偏离正常航线,最后被风暴刮沉的。

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说,雷军可以说是深得乔布斯的精髓,要做海盗,不做海军。在雷军的《小米创业思考》一书中,雷军总结了一个著名的七字诀——“专注、极致、口碑、快。”

你看,所谓专注,就是抓关键点,不及其余,把它做到极致,赢得口碑,更重要的是快。这就是海盗的逻辑。

在我看来,小米SU7成功的秘密在于,长板特别长,而且没有特别明显的短板。具体来说,小米的长板就是营销,是别的车企可望而不可及的流量,而在价格、配置、产品定义等方面没有明显的短板。

有人甚至会对此嗤之以鼻,不就是营销玩得溜吗?有什么了不起的?你还真别说,营销能玩到小米这个层次,还真不是谁都能搞定的。

互联网产业有一个名词叫“三级火箭”,所谓三级火箭,就是指产品、流量、转化率。当然这三个词是逻辑层次的。第一级火箭,拥有高频头部流量的产品;第二级火箭,搭建沉淀用户的商业场景;第三级火箭,完成商业闭环。

第一级火箭一定是具有高频应用的产品,产品带来流量。

我们拿抖音举例,抖音的产品就是短视频内容。相比公众号文章、长视频等其它内容形式相比,它更容易让人上瘾,更容易获得巨大的流量。

第二级火箭,就是要快速展开一个能够沉淀用户的商业场景,把流量接住。我们还是拿抖音举例,抖音沉淀用户的商业场景,就是内容电商,让用户在沉迷内容的同时,忍不住想购物,这比淘宝、京东这种“边逛边买”的模式更高效。

第三级火箭,当巨大的流量和商业场景搭建完毕后,一举完成商业闭环。抖音的商业闭环的逻辑很简单,那就是内容电商、直播带货、广告投放和游戏分发。

其中的底层逻辑是,三级火箭的递推一定是高频打低频,低频仰攻高频没有成功的先例。比如,抖音主打的短视频是一个非常高频的应用场景,所以它推直播,就毫不费力。相反,主打直播场景的斗鱼平台,要是推短视频,就几乎没有成功的可能,因为短视频比直播高频,它难以作为一个高频应用的一级火箭。

小米公司也是如此。

第一级火箭是手机。手机对于vivo、OPPO来说是利润的来源,但对于小米来说却是头部流量。很多人批评小米手机价格低、利润薄,这种观点都没有看懂小米手机的本质。

第二级火箭是它的一系列线上线下的零售场景, 如小米商城、小米之家。

第三级火箭一定是一个高利润产品,进而完成商业闭环,这就是刚刚发布的小米汽车。要知道,汽车一旦起势,就是一个高利润的产品,能直接让小米公司上一个大台阶,此外,小米汽车也成为小米生态商业闭环的终点。小米SU7发布后,小米汽车的相关周边已经卖爆了。

站在这个视角,我们就能了解,在小米第一级火箭,也就是手机时代,就已经培育了庞大的米粉群体,雷军深谙这个碎片化时代的流量玩法,他的营销传播能力、舆论控场能力对传统车企形成了结结实实的降维打击。这不是别的车企花钱就能解决的问题。

可参考:《车圈媒体迎来“大逃杀”——谁能抢占舆论高地?》

你看,一方面,从小米汽车技术发布会算起,其实已经三个月了,这期间光猜价格就已经成了全民活动,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另一方面,雷军深知这是一场全民发布会,基本没有花里胡哨的炫技,开场就大篇幅展现了小米SU7多款酷炫的全新配色,整个过程中充斥着平易近人的语言、任何人都能看懂的卖点、甚至在揭晓价格的前一刻,雷军还在强调“我们小米SU7很防晒的。”

此外 ,小米SU7发布后,它在纯电市场上的直接竞品,被小米以“海盗战术”,也就是对比测试这种贴身肉搏的方式,死死缠住。没错,某些竞品已经遭到了超级流量的饱和攻击,流量起势之后,已经被大量“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群起而攻之。

可以说,如今的小米瓜分掉了互联网上大部分流量,以至于流量不大的车企,可能连汤都喝不到了。不光是自然流量被瓜分,甚至主动花钱投放内容的真实流量都会少得可怜,因为各个博主只有发小米的内容才会有比较多流量,甚至连其它厂商只有蹭小米才能获得关注度。

猎人”与“农夫

读懂小米汽车的第三组关键词是猎人与农夫。

小米公司有一个矛盾的集合体。猎人是一出手就有成果,农夫是干很多事情都不一定看到成果。当然,要做到既是猎人又是农夫,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你习惯了从实用主义的模式中赚到钱时,就很难有做农夫的心态,赚完快钱的人是很难赚慢钱的。

它既有猎人的一面,抓住机会,当机立断,打到猎物饱餐一顿。与此同时,它又有农夫的一面,也就是按照天时,以最大努力把事情做好,用当下的流行的话就是“长期主义”。

在手机时代,如果你细看小米的产品和营销时,你就会发现它对利润是非常渴望的,它能用极快的迭代速度、极致的性能,和超高的性价比迅速赢得市场,进而赚到丰厚的利润。

这是小米猎人的一面。

在手机时代,雷军经常说:“我们在采购的时候,甚至要做到只买贵的,不买对的。”他以同仁堂的一副对联自诩,上联是“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下联是“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

这是小米农夫的一面。

猎人与农夫在小米汽车身上也充分地展现了。猎人的方面上文已有论述,我们重点来看农夫的一面。

要知道,除了小米之外,无数人都想在汽车市场分一杯羹。

格力花800亿元造车,9年,失败了。

乐视花500亿元造车,9年,难产了。

恒大花1000亿元造车,3年,夭折了。

苹果花100亿美元造车,10年,放弃了。

但只有小米花100亿元造车,3年,成功了。

手机厂商入局汽车产业一直被人诟病的一点,就是汽车对制造、交付的要求极高。

可参考:《向死而生:燃油车巨头与造车新势力,谁先下沉?》

道理很简单,也很残酷。

电子消费产业讲究“最简可行产品”式设计,通过最快、最简明的方式建立可用的产品原型,然后通过快速迭代来完善细节。

然而,汽车工程却不容许发生任何差错。毕竟手机死机了,重启一下就好;但如果电动车的行车稳定系统出毛病了,车主就有生命危险。

因此,他们在研发时相对保守,部署任何新技术之前,必须经过周详部署和测试;因为他们清楚知道,犯错机会仅仅略增 0.001%,经过海量的行车次数放大后,仍然足以构成严重意外,并赔上车企的全部声誉。另外,在造车这件事上,上万个零部件,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错,其复杂程度,造手机不可与之同日而语。

所以,手机和电脑行业,会出现类似富士康这样的超级代工厂,而在汽车行业永远不会出现富士康。长远而言,任何一个厂商必须有属于自己的制造工厂,这并非是一种可有可无的存在,这是汽车厂商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披露的信息来看,雷军对制造和交付的环节高度重视,不但花重金自建工厂,还在三电系统、到压铸机、雷达等等环节,小米都和供应商一起联合研发。

在燃油车时代,产业链的特征是“供应商卖什么,整车厂就用什么”。但在电动车时代,由于智能化要求一台车只有一个控制中心,这就意味着供应链厂商必须配合主机厂的创新方案进行调整,具体来说,卖给特斯拉、蔚来、小鹏和理想的部件很有可能来自完全不同的生产线。

可见,要量产一台纯电车型,就必须和汽车供应链紧密配合。而对供应链强大的掌控力,正是小米在手机时代培养出来的核心能力,只不过如今延伸到汽车领域而已。

比如,和汇川科技一起研发的小米V8电机、与华星光电一起开发的2K LTPO面板、与宁德时代合作研发的CTB车身电池一体化技术,仅有120mm厚度的超薄CTB电池等等。


小米这种协同供应商创新、制造的能力,同样在的车窗、车灯、空调、音响、刹车等等每一个环节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总结来说,作为手机产业和汽车产业的重要玩家之一,雷军两次敏锐地抓住了产业升级的历史机遇。我们完全可以说,小米的成功非为天时,亦人谋也,准确地说就是他与天共谋了。

当下,在竞争惨烈的汽车市场中,雷军以海盗的敏捷、凶狠,而非海军的缓慢、迟钝,以那种当机立断,出手就要有结果的猎人思维,同时又以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农夫思维,在汽车市场横空出世,先声夺人。

24小时大定88898台,面对这样的成绩,我想任何人都不会再反对,“小米风暴”已经开始席卷汽车市场,小米SU7注定要成为中国汽车史上里程碑意义的一款车。